English

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

1999-07-09 来源:光明日报 浙江教育报记者 邓 威 本报记者 叶 辉 我有话说

陈列室里,各种奖状、得奖证书、专利证书、专利成果琳琅满目,这些在国内外得奖的成果全是非专业人员“业余”完成的,而他们还只是在校读书的中学生。

这在浙江教育史乃至中国教育史上都是奇迹般的纪录:1986年以来,浙江省新昌中学的学生创造发明构思提案5万多个,创造发明作品3500余项,其中获全国级的34项次,国际性比赛获奖3次;13项发明申请了国家专利,其中4项已开发生产。新昌中学获得全国“创造发明先进集体”、“中国发明协会试点学校”等市级以上的荣誉、称号达43项之多。省内外参观者了解了新昌中学的创造教育后无不称赞这是培养创造人才的新型教育。

前不久,记者来到新昌中学,探究其创造“奇迹”的奥秘。

新昌中学的创造教育,是一种启迪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新型教育。它没有现成的答案,它教给学生的永远是问号,让学生在探索、追寻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它使得被“教师讲答案,学生背答案,考试考答案”的“应试教育”所扭曲、异化了的教育本义得到回归。

燃起每个学生心灵中的创造火花

刚入学,新昌中学高一学生都要参加创造发明启蒙课,课上,教师首先组织大家参观学校创造发明展览厅,并请发明展品的同学现场说法。

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都知道瓦特、爱迪生,然而,当老师问到“谁能做爱迪生”时,却没有一个新生应答。我们又不是天才,不是科学家,怎么能搞创造发明呢?然而一件件展品使一双双惊疑的眼睛睁大:“两用勺”——由两把漏勺组成,当两勺漏孔重叠时是漏勺,漏孔错开时就成了汤勺。“跳绳计数器”——计数器装到跳绳木柄上,绳子转一圈,计数器就会自动记录下来。“幼儿安全学泳圈”——将三角裤带子系在泳圈上,幼儿学泳便不会滑到泳圈下面……这些,不仅都算是创造发明的作品,并且还都获得省级以上创造发明奖。“其实,创造发明并不神秘,把两件现有的东西组合成一件新的,产生新的功能,这也就是小创造、小发明。”“跳绳计数器”的发明者、高二学生潘明在做解说。“原来发明这么简单,我也会!”新生顿时兴奋起来!

这是高一(1)班“创造发明从‘三不’入手”的一节课:讲台上放了一辆自行车。黄林老师要求学生从省力、轻便、辅助功能、美观及需求方面,对它挑毛病。

课堂顿时“乱”起来。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上坡太累”,“抗震、防滑性不强”,“车轮容易沾泥”,“车座不通气,臀部易积汗”,“把手太宽,占据空间太大”,一下子挑出上百项毛病。“大家刚才找出的毛病,不就是创造发明的课题吗?每当你对使用的东西感到不方便、不顺手、不称心时,你已经找到课题了。这‘三不’,往往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向导。”黄老师说。起始阶段的教育,激活了学生们长期被“应试教育”忽视、抑制的创造精神、创造潜能,燃起了他们心中创造的欲望,个个急于一试。不少同学第二天就填好《创造发明作品构想申请表》,并详细说明“发明技术的特征”。有的同学一气申报了10多个发明项目。

创造教育不是“淘汰”教育,它不嫌弃任何一个学生。它着眼于每个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使这一教育普及到每个人,使创造发明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呢?

生活处处有发明

创造教育不是兴趣小组活动,不是课外活动,而是被正式列入课程计划,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创造教育与劳技教育都具有技术性、实践性、实用性、科学性和社会性,以劳技课为载体的创造教育不仅扩大了劳技教育的内涵,而且为学生的创造潜能转化为创造能力架起了一座桥梁。

在劳技课中,教师在讲授各种工具使用时,经常向学生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家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故事,用以激励学生;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创造性眼光去接触工具,使用工具。钳工课上,不少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了一系列发明:“速调管钳”、“多用螺丝刀”等。通过电子电工课获得的小发明“恒温电烙铁”、“发音测电器”等还获了奖。

张敏同学在手工攻丝时发现丝锥易偏心、易折断。他用缺点列举法,在原有丝攻的前端加一导向装置,并开有排屑槽,发明了“导向攻丝”。这一新的工具,具有高效、方便、快捷、低耗的特点。这一成果获北京国际发明展铜牌奖。

竺越、俞斌同学发现普通活扳手进退速度很慢,工作效率低,想发明一种“速调活扳手”。在活扳手的蜗杆上锉了一道槽,使动扳口能在槽内自由进退,从而大大加快了调节速度。为了能单手操作,又把动扳口锉掉1-2厘米,使扳手能在碰到螺母的任何角度时都一触即开。这一成功的发明获得了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宋庆龄基金奖。

创新教育以劳技课为载体,不仅训练出同学们一双“灵巧的手”,而且培养了他们“会创造的头脑”,为创造的潜能转化成创造的能力,架起了一座桥梁。

“创造来源于生活。只要有热爱生活、思索生活、尝试着改变生活的人,才可能有惊人的发现和发明。”高三学生高溢在香港举行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科学讨论会上宣读论文时这样说。其实,这也是新昌中学每个学生共有的体验。

竺越个子小,每当训练跨栏时,他心里就害怕被跨栏绊倒。这一畏惧感反激起他一股创造的欲望。他发明了“两用柔性跨栏”。训练时,运动员碰到栏板,栏板能自动复原,既不会将人绊倒,也不要人去扶正,可连续使用。“两用栏”不仅获得全国发明金奖,而且通过了部级新产品鉴定,开创了国内学生发明作品通过部级鉴定之先河,并已投入生产。

新昌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因此,每年都有不少农字号的发明作品涌现出来。

贾利港看到母亲剥玉米的手都剥出了血泡,对母亲的爱心化作“家用玉米脱粒器”;梁秦阳同学看到母亲捋桑叶时双手都是血,这就有了“方便采桑器”。

“生活处处有发明。”徐斌同学很有体会地说。因父母工作忙,每天烧饭、烧菜、扫地、洗衣这类家务事全由他包了。就是从这平凡的家务事中,他发明了两项获奖作品:为了补好破了的塑料雨披,补出了“多功能烫塑压脚”;为新房子涂涂料时,“涂”出了一种可以避免经常弯腰蘸涂料的“自动输送涂料的涂料刷”。

创造教育的活动,使得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不断涌现出来。王玉同学看到父亲的一位同事家因为门上插销没插上的缘故被盗,就发明了“防盗插销”;碰到阅览书籍不方便,发明了“可调式阅读书架”;遇到学校里打扫卫生擦玻璃窗不安全、不方便发明了“旋转式窗门”;看到医生抢救伤员的担架缺少照明、挂盐水瓶等装置而发明了“多用担架”。王玉同学年年有发明作品问世,她的创造品德、创造素质、创造精神得到了许多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她也因此获得浙江省1997年青少年英才奖一等奖。

创造教育,给学生们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它向应试教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提出挑战,它使每个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学会解决生活难题、创造新生活的技巧。生活中,一切都是变动着的,一切都是新颖的,一切都是奇妙、迷人的,生活时时吸引着学生追求尽善尽美。

“差生”并不差

按“应试教育”的观点,爱迪生可算是“差生”,他受到教师很多惩罚,以至于仅仅受了3个月的正式教育就被弃之校外。然而,他却成了世界上伟大的发明家。新昌县委宣传部长、新昌中学原校长陈国阳说:“教育无差生,对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关键在于选用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方式。”

创造教育的各项活动会否影响其他功课?回答是否定的。实际上创造教育已经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了。学生李柏青学习成绩较差,一次在上物理课时忽发奇想,如果发明一种既可测液体,也可测固体密度的仪器,那多省事啊。课后,他到图书馆、新华书店寻找有关物理、数学资料进行研究。他搞出4个方案,最后选定“拉簧式”的一种。做好后,使用误差较大。于是他又改成“压簧式”设计方案。经过20多次试验,终于做成了“两用密度测量仪”,作品获得省青少年发明二等奖。这一成功大大激发了他奋发读书的决心,最后他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

张优方因多门功课挂“红灯”而被认为是“差生”。一次,他在电视前看围棋比赛的挂盘讲解,棋盘上的棋子老是会掉下来。他想,如果将棋子固定在棋盘上,落子时只要拨动其中任何一颗棋子,那岂不方便多了?发明的灵感一经萌动,一个成果就从他脑子蹦出:“三色定盘围棋”诞生了。教育部副部长韦珏看了后连连夸奖说:“聪明,的确很聪明。”这项发明获得了全国发明展银奖。

难能可贵的是,该校在3年的学习生活中人人都有创造发明构思提案,平均每个学生有10项,最少的也有3-5项,每届毕业生中有65%都有成功的创造发明作品。

看到新昌中学红红火火的创造教育,有些人不以为然地说,如果升学率上不去,搞得再好也白搭。的确,新昌中学是顶着沉重的升学压力开展创造教育的。然而,不容置疑的是,创造教育不但没有降低升学率,而且还创造了升学的奇迹:这个各方面条件并不好的农村中学,多年来每年计划内学生97%以上升入大学。即使是每年招收的100余名自费生,尽管他们初中升学考试的成绩都在该校录取线之下,他们中每年都有50%以上的学生考上大学。校长王力红说:“创造教育使得学生思维方式有了变化,在学科学习中,表现在:作文构思别出心裁,求证解题独辟蹊径,讨论问题见解独特,活动设计新颖脱俗。学生学习的能力增强了。”

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人

“应试教育”也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往往体现在教师所限制的“学”的范围。而创造教育,学生的主体作用则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987年,学校创建了发明学会——浙江省第一个中学发明协会。协会工作机构为理事会,下设组织部、实施部、攻关部等,从会长到部长全由学生自己担任。

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年会,并邀请县政府、县教委和学校有关领导参加,进行工作总结、表彰先进、学术活动及提出重点课题等工作;组织部负责每年新会员的发展工作和创造发明骨干队伍的建设工作;宣传部负责组织各种讲座,编辑出版《新中科苑》杂志;活动部开展考察参观活动,举办如“奇思妙想”等各种擂台赛;实施部管理学校劳技发明实习工厂,负责同学作品加工及与校外有关工厂联系工作;攻关部对一些重大课题,召开老师和校内校外辅导员参加的答辩、研讨、论证,或组织联合攻关。

由于协会以“启迪智慧、开拓视野”为建会和工作的原则,以培养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具有创造精神的新人为目标,一切活动均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地落实了学生在创造发明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

浙江省教科院吴奋奋副研究员认为,新昌中学的创造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最宝贵处在于面向全体,最成功处在于它能使绝大部分学生以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姿态走出校门,跨入社会。一位教育专家说,新昌中学的创造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它创造的是中国教育的希望,创造的是辉煌的明天。去年11月,新昌中学创造教育通过国家级鉴定,专家们认为这项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称其“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1996年起,创造教育已在新昌全县所有中小学推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